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陶文(古代陶器上文字)_

时间: 2022-07-27 15:42
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另有学者指出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距今约5800-6000年,是最早可考证的不完整文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陶文

作用
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资料

举例
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 等

解释
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

曾用名
古陶文

目录
1基本介绍
2半坡陶符
3丁公陶文
4高邮陶文
5相关新闻
6考古研究
7有关著作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

与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等,同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资料。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庵(兰)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8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

折叠编辑本段半坡陶符
于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和陶片上刻画的符号,共27种。

破解"半坡文字符号" --不仅是确切的数字,而且可作为表达其它确切含义的数码

1952年,在陕西西安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6000年的30个文字符号,由于这些文字符号刻划在陶钵口沿上,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辨识出来,有的学者认为是汉字的起源,还有的学者认为不是汉字,一直争论不休。

折叠编辑本段丁公陶文
所谓"丁公陶文"指的是疑为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这是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邹平县丁公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字整齐地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行11个字。这块陶片长4.6-7.7、宽约3.2、厚0.35厘米。右起一行为3个字,其余4行每行均为2个字。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文字中除一部分为象形字外,有的可能是会意字,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性。

折叠编辑本段高邮陶文
从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刻文陶片陶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两行刻于内壁的文字符号,笔画纤细,技法娴熟。

这片从高邮龙虬庄遗址发掘出来的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只有4平方厘米大。残片上刻有八个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左行四字,以直线为主,横平竖直,结构有序,近似甲骨文;右行四字,类似动物侧视图形,第一个似兽,第二个像鱼或鳖,第三个如蛇,第四个若鸟。如此图文并茂的刻文陶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两行刻于内壁的文字符号,笔画纤细,技法娴熟。

李鹏飞教授认为,从形体上推定,高邮龙虬庄陶文为早于甲骨文的一个文字体系;从其文字组合来看,比较成熟,似成词语,并已脱离了早期发现的如仰韶、良渚等遗存的单个字节,更接近成熟的甲骨文,因而这些文字符号被有关古文字专家称为"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十分重要"。

据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敏考证,龙虬庄这层遗址被划为"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年代"不早于公元前2200年",这正是帝尧时代遗物。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江苏考古新发现:高邮陶文早过甲骨文1000年

2003年,中央电视台网站刊载了题为《江苏考古新发现:高邮陶文早过甲骨文1000年》的文章称:"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人们普遍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然而,南京博物院馆藏的国宝龙虬庄遗址陶文却让人产生暇想。南京博物院副所长庄天明表示,南京博物院珍藏的这一块从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折叠编辑本段考古研究
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江淮之间的高邮龙虬庄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第一次发掘时,于河边采集到一片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上有8个类似文字的刻划

符号,刻文为两行,左行四个近似甲骨文,右行四个类似动物图形。刻文笔划纤细,技法娴熟,通篇包含一个完整的意义。这是继山东省邹平县丁公遗址发现距今四千二百年至四千一百年之间龙山文化晚期的刻文陶片之后,又一次极为重要的考古发现。该次发掘的情况于1993年9月5日在《中国文物报》作了报导之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被评为"九三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4年2月6日的《中国文物报》公布评选结果时,对龙虬庄遗址的刻划陶文作了如下介绍:"在遗址上采集的陶盆口沿残片上,有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亦十分重要。"之后,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松丸道雄先生以《中国四千年前的文字》为题,在1996年3月1日的《朝日新闻》上作了介绍,称之为中国尚未公开的至宝。中国古文字学家周晓陆著文说:"这肯定是文字,且为一段完整文句"。

据江苏台报道,考古专家介绍,陶片图文并茂,左边的竖下来的4个字,看起来不成熟。甲骨文是已经成熟的文字,它可以组成词汇表达完整的意思,该陶片上的文字却不是很成熟,应该比甲骨文还要早很多年。另外甲骨文和该陶文均以直线条为主,所以,该陶文极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自该陶文被发现以来,国内外很多古文字专家都对该陶文进行了研究,但至今为止还没有能够完整释读出来。据了解,我国甲骨文被辨认出来的文字只占三分之一,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就更加难以辨认了。

这片从高邮龙虬庄遗址发掘出来的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只有4平方厘米大。残片上刻有八个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图文并茂的刻文陶片,考古学家从形体上推定高邮龙虬庄陶文为早于甲骨文的一个文字体系;从其文字组合来看,比较成熟,似成词语,并已脱离了早期发现的如仰韵、良渚等遗存的单个字节,更接近成熟的甲骨文,因而这些文字符号被有关古文字专家称为"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十分重要"。

2003年,中央电视台网站刊载了题为《江苏考古新发现:高邮陶文早过甲骨文1000年》的文章,接着,被媒体在网上炒热。称:"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如此图文并茂的刻文陶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在全国展出时,高邮龙虬庄陶文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折叠编辑本段有关著作
据悉,高邮陶文拓片已收入《中国上古书法史》。有关高邮陶文的论文专著有:

《谈高邮龙虬庄陶片的刻划陶文》(饶宗颐《江汉考古》1996年4期,又载《东南文化》1996年第4期);

《龙虬庄陶文的发现与殷商甲骨文之源》(张敏发表于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15卷第5期1997年8月);

《生命的颂歌---关于释读龙虬庄陶文的一封信》(周晓陆《东南文化》1998年第1期);

《龙虬庄陶文破译》(刘志一《东南文化》1998年第1期)。
上一篇:中国语言文学 下一篇:苏美尔文字

本页标题:陶文(古代陶器上文字)_

本页地址:http://www.mybbdy.com/zitizhishi/941.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